秋天氣溫涼爽,食慾也真的大增,尤其最近正是秋蟹肥美的季節,來自東京新宿天丼專門店在全台五間店特別推出只有台灣才吃得到的秋季限定「秋蟹賞香酥奢華軟殼蟹天丼」;日本定食類連板橋居酒屋鎖餐廳同樣推出板橋居酒屋季節限定廣島產香酥炸牡蠣定食搶攻秋天饕客商機。
天吉屋推出期間限定「秋蟹賞香酥奢華軟殼蟹天丼」,一碗盛著酥炸軟殼2隻、茄子、炸溫泉蛋、時令青蔬等滿滿炸物鋪在白飯上,層層裹著由日本料理長獨家傳授,要有精準油與粉比例才能炸出的金黃酥脆麵衣,並搭配秘傳黃金比例調配天丼醬汁,淋在熱騰騰的天丼上,灑上些許柚子皮,更是畫龍點睛,
居酒屋的歷史可以追朔到200年前的江戶時代的東京,那時候的人們常常說「京都重穿、大坂重吃板橋居酒屋、江戶重酒」,江戶本來就是人人愛酒成痴的城市。當時江戶約有100萬人,根據幕府的報告,有近兩千家的居酒屋,約553人就有一間居酒屋,居酒屋的「居」其實就是坐下來之意,居酒屋最初的型態就是一家可以坐下來喝酒的店。起源於古時候日本賣酒的「酒屋」就是一個驛站,其實有些很簡陋,甚至沒有桌椅,其實到了17世紀後半期,江戶某些酒屋開始可以讓客人在裡面喝酒,從史料可以得知當時最喜歡到酒屋喝酒的人,主要是生意人、車馬貨運業工人或武士家的僕人等等,這些人大多都是靠勞力謀生的,直到後來開始有了賣菜的小菜,大概1750年左右,江戶的酒屋就開始越開越多,相對競爭也會更激烈,有一些酒屋就開始販賣熟食,那時就出現了「煮賣茶屋」和「煮賣酒屋」的型態,「煮賣」就是賣熟食之意,比如用高湯、味增、醬油等調味料煮的菜,都是已經可以當作主菜的食物了。江戶當時沒有冰箱、煤氣爐等工具,所以集中很多離鄉背井的勞工,幾乎都三餐外食,居酒屋就成了單身男性勞工日常用餐的地方了。
廣島產香酥炸牡蠣定食,以鮮嫩肥美的廣島牡蠣沾裹麵衣,外酥內多汁。除了品嘗原味炸牡蠣,八木原毅也提出不藏私好吃四步驟,第一口可加點隨餐附上的檸檬,滴幾滴檸檬汁在牡蠣上,讓酸味帶出海鮮的甜美。第二口加點桌上的醬油,微甘微鹹的日式醬油,更能襯托牡蠣濃郁滋味。
喜歡口味稍重的消費者,則可沾取定食碟子中的現做手工塔塔醬,加入鯷魚提味,與炸牡蠣更是絕配;微嗆的黃芥末,也是炸牡蠣好朋友,大口咬下濃郁如奶油的牡蠣,加上黃芥末特殊香氣與嗆辣口感,老饕首選。
一進到日本居酒屋除了會先上開胃菜一碟,店員也會給每一個人一條濕毛巾,日文叫 oshibori。有可能是冷的、也有可能是熱的,看當時的氣候而定,像最近冬天來臨,都會給熱的濕毛巾。 一般來說,濕毛巾是拿來給你擦手用的,擦臉你要也行,但個人不太建議,一方面形象不好,另一方面這些毛巾都是重複使用,每天晚上有公司收走,早上再送一批新的過來。雖然日本公司會清洗消毒的很乾淨,但我還是覺得不妥。擦脖子還算可以,我曾看過有日本人這樣做(不過是不帥的中年男子,笑),像是夏天很熱流汗,有些人就會這麼做。假設你沒有拿到濕毛巾,或想要多一條之類,都可以跟店員說 Oshibori kudasa。基本上,到日本居酒屋用餐時每個人至少都要點上一杯飲料,這是一種習慣,因為日本人來這邊最主要是為了喝酒,用餐其次,因此如果來只點餐點,然後享用隨附的免費開水、熱茶之類是有點奇怪。如果你不喝酒是沒關係,也可以點可樂、烏龍茶、可爾必思或烏龍茶之類。至於餐點就隨意,看要幾個都行。很多日本人到居酒屋時,都會先喊「Toriaezu nama」,意思就是從一杯啤酒開始,請店員先送一杯啤酒過來,這是非常道地的流程,如果你也是這樣,我相信他們一定認為你對這日本居酒屋文化有一定了解,會給你一個非常肯定的眼神唷。